新聞資訊
耳機,讓你的耳朵比你的心更衰老
文學作品中常常描寫一個人“年輕的身體下卻藏著一顆年老的心…”。如果這句話能讓你感到一種油然而生的共鳴,下面的事實恐怕會帶來更直觀的沖擊: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對本校學生進行的一項隨機調查顯示[1],越來越多的人在年輕的腦袋上卻長著一雙年老的耳朵——用學術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有著輕微噪聲性聽力損傷(NIHL: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的人數正逐年上升。
何謂噪聲性聽力損傷?簡言之,即為耳朵在過長的時間內承受了過大的聲音,進而聽力下降的一種病癥。聽力的下降本來只是老年人的專利,之所以現在成了年輕人的家常便飯,隨身聽與耳機恐怕難逃干系。
被噪音摧殘的耳朵
要了解耳機與耳朵的關系,或是NIHL,首先仍然不可免俗地要說到耳朵是如何工作的:

我們的耳朵是一個極其精密的聲音捕獲系統,大體上可以像上圖分為三大區域:外耳,中耳和內耳。其中與聽力最密切相關的三個部分就是外耳與中耳的分界鼓膜、位于中耳內的聽小骨、以及位于內耳的耳蝸。一個聲音信號從音源處發出,經過外耳道到達鼓膜時,極其纖薄敏感的鼓膜便可將聲波的振動傳導至聽小骨。
聽小骨由人體三塊最小的骨骼構成:錘骨,砧骨和鐙骨。這三塊骨骼類似于一個杠桿系統:錘骨直接與鼓膜相連,鼓膜的振動會直接帶動整個聽小骨系統的運動,并將振動通過耳蝸上的一個小開口(卵圓窗)伸入充滿液體的耳蝸內。耳蝸中的負責不同頻率毛細胞會將振動轉化為微伏級別的電信號,通過神經纖維將電信號傳導至大腦內的聽覺神經。整個過程雖然十分復雜,但是由于耳朵這臺處理器的配置之高,我們感覺不到任何延遲。
當長時間處于在高分貝聲音環境時,最直接的傷害便是內耳,高音或是噪音不斷沖擊震蕩耳蝸中的液體,令毛細胞因受到過度刺激而死亡。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當我們在“享受”100分貝以上的音樂時,毛細胞就像在不斷受到壓路機碾壓的小草,慢慢死去。長此以往,負責某一頻段的毛細胞受損嚴重后,對該頻段的聽力水平便會急劇下降。
作為生活在復雜都市環境的人來說,每天都會有短時間受到高于危險水平的噪音的侵擾,如路邊施工的電鉆亦或是疾馳而過的地鐵列車。較短時間的干擾并不會對耳朵有什么傷害,但是如果長時間不給予機體自身休息恢復的時間,損傷是無法避免的。因此,長期在高分貝噪音環境下工作的人,聽力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受損。
聽力過早受損的罪魁禍首:耳機
大多數年輕人并不從事與噪音親密接觸的“高?!毙袠I,但聽力卻都出現了顯著下滑。導致聽力下降的最直接原因便是過度的使用耳機,而這“過度”的衡量標準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聲音過大,時間過長。

根據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的規定[2],超過85分貝以上的聲音就可以被納入噪音??蓪嶋H上,很多人可以忍受耳機長時間的播放超過90分貝的音樂而渾然不覺。
難道大家聽歌都本著自虐的心態嗎?當然不是,許多人都喜歡在地鐵、公車或者較為嘈雜的環境內聽歌,自然而然會將耳機音量調得過大。在一項研究中[2],研究者發現,當環境音量達到65分貝時,被試者會選擇將耳機的音量調高到82分貝來獲得更好的效果。而當環境音量更高時,這個數字也可能會更高。長此以往,即便是在安靜的室內,耳機使用者依然會將音量設定到一個遠遠超過實際需要的標準。
更可怕的是,長時間播放過大的音量,并不會帶來立刻的痛苦。對于一般人來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耳朵不痛,何必關注呢?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噪聲性聽力損傷都是由蓄積已久的微小損傷導致的。這并不是危言聳聽,據統計[1],在2005-2006年間,患聽力受損的青少年比率要比1988-1995年高出1/3。
保護我們的第五感
誠然,隨身聽與耳機都是人類科技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它們在人們日常生活娛樂中早已是不可替代的生活必需品,其實要在享受音樂的同時保護好自己的耳朵也并不是什么難事。愛聽歌的朋友們,不妨聽聽果殼網健康站的小建議。
- 在室內盡量調低音量: 一般來講,安靜的環境下音量設置到自己剛剛可以聽清楚的程度即可。對于頭戴式耳機來說,音量應該調整在可以聽清周邊對話為宜;對于入耳式耳機,可以拿掉一邊耳機,將另一側的音量調整到與對話音量相似為宜。在需要調高音量時,最好不超過60%的最大音量。
- 室外應有效屏蔽噪音: 實際上,當周遭環境嘈雜,將音量開到更高也難以聽清時,就應該果斷關掉手里的隨身聽。如果非要在這種高分貝的環境下聽歌的話,不妨可以換用入耳式、耳塞式耳機或對外界噪音屏蔽效果比較好的頭戴式耳機。當屏蔽了外界的大部分噪音時,設定的音量也自然會小很多。
- 切勿長時間使用耳機: 一般來說,每天使用耳機的時間不要超過2-3個小時(如果音量較大則務必控制在1小時之內)。而帶著耳機睡覺更是要避免的不良習慣。
- 設置最大音量: 很多播放器都可以手動設置最大音量的上限,可以手動將最大音量設置在60%,這樣就不會因為手欠而調大音量啦。
此外,如果感到任何聽力方面的下降或是耳朵的不適,定期的檢查也可以幫助受傷的耳朵得到最及時的治療。當然,保護耳朵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選擇一個合適的耳機,適度音樂,健康生活。
作者:出木杉
鏈接:https://www.guokr.com/article/18196/
來源:果殼
本文版權屬于果殼網(guokr.com),禁止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