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你的聽力還好嗎?
很多人喜歡戴上耳機,聲音開到最大,企圖遮蔽噪聲,安靜地聽聽音樂。
年輕人習慣性地塞上耳機,原因很簡單:隔絕外界,不用說話。如果再帶上口罩和墨鏡,當代年輕人走在路上真的可以做到啞巴+聾子+瞎子,可謂當代“隱形人”。
不用和同事尬聊,不用和領導打招呼,不用被外界打攪。在過于喧囂的時代,禮貌地回絕外界的侵擾,待在自己的小宇宙歲月靜好。
但朋友,你這是在冒險!這是在用損傷聽力的方式,換取一時寧靜。據美國國立耳聾與其它交流失調研究所(NIDCD)的數據顯示,持續暴露在85分貝的噪音中會對人體造成危害。90-100分貝會使人的聽力受損,100-120分貝使人難以忍受。
舉個例子,在超過80分貝的地鐵車廂戴耳機,如果長期過量聲音刺激,耳蝸的毛細胞會產生代謝紊亂,供血、供氧不足,只是末梢感受器受損,從而導致噪聲性聽力問題。
長期佩戴耳機會對耳蝸造成持續的沖擊,當長時間處于在高分貝聲音環境時,內耳會受到直接的傷害。高音或是噪音不斷沖擊震蕩耳蝸中的液體,令毛細胞因受到過度刺激而死亡,耳蝸的減少就會對人的聽力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前不久,#11億年輕人面臨聽力受損#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說:全球近50 %的年輕人有損失聽力的風險。據資料顯示,在韓國有17%青少年已患“噪聲性耳聾”,許多青少年習慣在走路、甚至是睡覺時戴著耳機聽音樂,殊不知長時間、大音量佩戴耳機,可能會導致“噪音性耳聾”.......
耳機沒有錯,錯在你沒有用正確的方式使用耳機。那么,該如何保護我們的聽力呢?
使用降噪耳機時很有效的一種方式。降噪耳機有降低背景噪聲功能,在嘈雜的環境里中,仍然可以用較低的音量聽音樂。
但是降噪耳機一般較貴,如果支付不起降噪耳機,就一定要遵守“60-60”原則:
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噪音環境下請勿聽歌。
連續戴耳機時間不超過60分鐘:有關專家指出,成年人每天使用耳機時長不超過3-4小時為宜;而青少年的聽覺器官還未發育成熟,所以每天使用耳機時間不宜超過1-2小時,最好采取間歇收聽的方式使用耳機,每半個小時休息一次。
保養耳機,做好個人衛生:為了提高耳機的使用壽命,也為了減少耳機對使用期限過長滋生細菌入耳引發一些疾病,我們要經常保養和清潔耳機。耳機有必要時應該更換,一般使用時間最多不能超過3年,因為長時間使用耳機導致耳機老化可能會有漏電或者出現雜音等問題。
此外還有一些辦法,如,睡覺前一定記得關閉音樂,取下耳機,避免睡著后對聽覺器官造成持續性刺激。
回到開頭,很多年輕人習慣戴上耳機使自己與外界隔絕,有社交恐懼癥。如果把把耳機當做避難所,那耳機起的,不過是雨天一把傘的功能。
傳播學者麥克盧漢說,媒介是人的延伸。耳機,正在變成我們的人體器官。而摘下耳機,也變成當代年輕人在社交場上的脫帽禮。對他們來說,摘下耳機易,開口尬聊難。